生物毒性检测仪作为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核心设备,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。
暗室升降装置清洁:保障光学系统精度
暗室升降装置是生物毒性检测仪的核心部件之一,其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光信号采集的稳定性。定期清洁步骤如下:
1. 断电操作:关闭设备电源,待暗室温度降至室温后打开舱门。
2. 工具选择:使用无尘布蘸取75%乙醇溶液,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损伤光学元件。
3.导轨维护:检查升降导轨是否有异物卡阻,用软毛刷清理灰尘,涂抹少量医用级润滑脂。
4. 校准验证:清洁后运行自动校准程序,确保暗室高度误差≤0.1mm。
注意事项:每月至少清洁一次,潮湿环境需增加频次。
锂电池保养:延长续航的关键
锂电池是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的动力来源,正确保养可延长电池寿命30%以上:
充电管理:
避免过度放电,电量低于20%时及时充电;
使用原厂充电器,充满后断开电源,防止过充。
温度控制:
充电环境温度建议在20-25℃,高温易加速电池老化;
长期不使用时,保持50%电量存放,每3个月补充充电一次。
容量检测:
每季度通过设备内置电池检测功能评估容量,容量低于80%需更换。
菌种活化要点:确保检测灵敏度
菌种作为生物毒性检测的“生物传感器”,其活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活化流程及注意事项:
1. 活化周期:
冻干菌种需每6个月活化一次,液体菌种每月传代一次。
2. 操作步骤:
取100μL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冻干菌种,接种至专用培养基;
置于25±1℃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24小时,观察菌液浑浊度。
3. 保存方法:
活化后的菌种分装成0.5mL/管,-80℃超低温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定期校准:数据可靠的基石
校准频率:
新机启用前需校准;
每检测1000个样本后强制校准;
设备移动或维修后需重新校准。
校准步骤:
1. 使用标准毒性物质(如重铬酸钾溶液)建立基准曲线;
2. 运行设备内置校准程序,对比实测值与标准值;
3. 误差超过±5%时需联系技术人员进行硬件调整。
环境温湿度控制:减少设备损耗
最佳运行环境:
温度:18-28℃(建议配备温湿度记录仪);
湿度:40%-70%RH(湿度过高需使用除湿机)。
环境异常应对:
高温环境:开启空调降温,避免阳光直射设备; 潮湿环境:定期开机预热,防止电路短路。
通过规范暗室清洁、锂电池保养、菌种活化等操作,结合定期校准与环境管理,可显著降低生物毒性检测仪的故障率,延长设备服役周期。建议建立《设备维护日志》,记录每次维护时间及参数变化,为优化检测流程提供数据支持。
全国统一
咨询热线
免费服务电话:400-997-8689
公司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开发区春藤西路399号
备案号:鲁ICP备18052942号